最尊貴的堪千創古仁波切行誼簡介

The 7th Karmapa, Shubu Palgyi Singe and the 1st Thrangu Tulku

第七世噶瑪巴確札嘉措,確認第一世創古仁波切謝瑞嘉乘是蓮花生大士二十五位大弟子其中一位:巴吉森格(吉祥獅子)。自此,歷代大寶法王噶瑪巴和創古仁波切便一直關係密切。十五世紀末,法王噶瑪巴確扎嘉措在西藏康巴成立了創古寺院,任命創古仁波切為住持。從此,歷世創古仁波切一直是創古寺院和分寺的高級住持。

Thrangu Rinpoche

創古仁波切的轉世依次序為:
第一世:聶東竹究興傑
第二世:竹旺噶瑪南嘉
第三世:噶瑪瑞桑
第四世:噶瑪格敦森傑
第五世:噶瑪希惹嘉措
第六世:噶瑪昆嘉寧瑪
第七世:噶瑪聶東嘉措
第八世:噶瑪欽列若傑
第九世:噶瑪羅卓瑞祿瑪威興傑

第九世創古仁波切於1933年在西藏出生。四歲時,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和第十一世大司徒仁波切,分別預言他父母的名字和出生地方,並共同認證他為創古仁波切的轉世。

創古仁波切七歲開始學習讀、寫、文法、詩歌、星象、熟記法會儀軌並勤於修持,完成了兩次完整的四加行修持。十六歲進而研習更深層次的佛法論著,師從堪布洛卓若瑟研習必修經典。廿三歲那一年,他與創巴仁波切和蘇曼嘉旺仁波切一起在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座下領受了比丘戒。除了第十六世大寶法王,仁波切還有十六位上師,包括堪布康夏旺波。

廿七歲時,他應大寶法王之邀、前往印度駐錫法王在錫金的主寺隆德寺。仁波切在隆德寺八年期間,在噶瑪師利那瀾陀佛學院任教,培育新一代祖古和其他僧眾,包括大司徒仁波切、夏瑪仁波切、嘉察仁波切、蔣貢康楚仁波切和竹慶本樂仁波切。

三十五歲時,他在印度巴薩參加格西考試,在各派深具德望與權威的善知識、一千五百名僧侶及一名達賴喇嘛代表的見證下,接受各派共學之五部大論及噶舉傳承特別重要之典籍《甚深內義》、《二品續》及《究竟一乘寶性論》的辯經口試,展露其大學者及禪修大師的風範,而由達賴喇嘛授于「格西冉江」頭銜。仁波切回到隆德寺,獲大寶法王頒授「堪千」(即大勘布)頭銜,成為噶舉派寺院的高級住持。

自此之後,仁波切遵照第十六世大寶法王指示,除傳承下一代的藏傳上師外,還開始在歐亞和北美弘揚佛法。仁波切更在西藏重建青海創古寺和大日如來閉關中心。他監督建立加德滿都的創古寺院、尼泊爾的南無布達寺院和創古度母寺,以及印度鹿野苑的智慧金剛大學。仁波切在這些佛法中心建立佛學院,並應丘揚創巴仁波切要求,出任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布雷頓角岡波寺的住持。

為了造福喜馬拉雅地區的貧困兒童,仁波切在加德滿都成立師利曼哥普智學校,在南無布達設有分校,照顧數百名年齡從五歲至十六歲學童的起居飲食,讓他們接受宗教和俗世教育。

創古仁波切現為第十七世大寶法王的總經教老師;並指導在全球噶舉寺院修習及弘揚佛法的一千五百多名僧侶,仁波切已經給予過上千位的僧眾傳授出家戒律。他並致力在北美,歐洲和亞洲,向在家信眾傳揚佛法。

創古仁波切之開示

令世間擁有和平與幸福極其重要,但是要實現這樣的世界,我們特別是需要有好的動機、對眾生的關愛、 與一顆善良的心。為達此目的,我們也就必須要有一個未曾間斷之佛法傳承的教授、研習、禪修與修持。 而這些也全靠人為的努力,有賴于由在家居士與出家僧伽所組成的教團。

一個教團之所以能夠代代相傳地綿延發展,主要是取決於兩個因素:外在的環境與居住其中的成員。此二者中,居於環境內的成員只是過客,歷經世代的更迭變遷,因此並不太穩定;相對地能夠穩定而持久的,則是外在的環境。

這也就是為何寺院一旦建立後,它的事業能夠流芳百世的原因。事實上,它的事業不僅是久遠,而且是能夠廣播十方。舉例而言,若無印度的那瀾陀寺或超戒寺,佛法將無法有今日的鴻展;依靠著這些寺院,佛法不僅能在印度蓬勃,也傳播到了西藏、中國、以及其他的許多國家。我們確實可以看到這些成果都是源自于這兩所寺院的事業。

而在西藏,我們也可以見到類似的例子:為積資淨障,密勒日巴尊者建有九層高塔,因而 令他的上師歡喜而獲得口訣,繼而精進實修得到極高的證悟。依此,而有後來的噶舉法統的四大八小傳承,法教也因而能夠多個世代地綿延興盛,甚至一直到今天,仍然持續地向全球其他的許多國家散播弘揚。